7月5日下午,淮阴师范学院于涟水县时码学校会议室举行2024年“关注未成年成长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。涟水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辉、淮阴师范学院党委常委、副校长闫超栋、淮阴师范学院关工委副主任顾建国、涟水县教育局副局长朱金峰、涟水县时码学校校长徐瑞、淮阴师范学院教科院院长曹如军、党委书记葛军、淮阴师范学院高教研究中心主任皮武、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史晖、团委书记纪元、关工委秘书长陈田田、副秘书长张春、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柏华、对外合作处副处长王刚,以及淮阴师范学院教科院心理学系、教育学系主要负责人、全体辅导员,时码学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参加活动,活动由淮阴师院教科院党委副书记戴云主持。
图为淮师“关注未成年成长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仪式。记者 唐瑀 摄
仪式伊始,孙辉为启动仪式致辞。她指出,涟水县在全市率先跻身全国百强县,离不开教育的高质量进步;她强调,县委县政府创新实施“涟校连家”关爱工程,探索留守儿童寄宿制管理新模式,全力保障留守儿童、困境儿童学有优教、学有所依、学有所助;她希望此次社会实践活动,既是为淮师青年大学生提供一个成长锻炼的平台,也是一份促进涟水教育稳步发展的有效助力;她要求两校要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作用,深化合作内涵,不断提升时码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特色化办学水平,服务留守儿童、困境儿童幸福健康成长。
图为领导为同学们发放慰问礼品。记者 唐瑀 摄
闫超栋在致辞中感谢涟水县委县政府和各位领导对活动的支持。他指出淮阴师范学院与涟水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,此次实践活动是双方合作的新起点;他强调,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当代青年大学生运用知识、施展才华、磨练意志、实践成才的大课堂,也是学校寻求转型发展、服务地方的有效载体;他希望广大志愿者抓住契机,在实践中检验所学,在实践中收获真知,在锻炼中砥砺品质;他要求全体支教团成员要全面推进,在需求与服务中找好平衡点。要全心投入,在学习与实践中找好契合点。要全力参与,在锻炼与成长中找好结合点。
徐瑞在讲话中指出时码学校作为“涟校连家”寄宿制学校示范试点学校,秉承“融家入校,以校连家”的理念,坚持五育并举,全力为376名学子打造“爱心园”“梦想园”“润心园”,为农村留守、困境儿童撑起一片爱的晴空,培养拥有“四个自信”的孩子。
淮阴师范学院支教团成员代表倪好介绍了在时码学校开展“关爱未成人成长”实践的价值、意义和目的,阐释了实践团寻访最美乡村教师、手工实践、乐舞艺术、非遗文化传承等9个活动小组的功能和结构,展示了每天“适配性”教学活动菜单和运行机制。同时,对跟踪性、动态化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计划进行了说明。她表示,全体成员将与时码学校学生建立起常态化的支教服务体系,将科研项目、学术论文和实践教学写在火热的乡村教育一线,汇聚更多的“光”和“热”为乡村留守儿童点燃希望之光。
会上,闫超栋、朱金峰为实践基地揭牌。葛军、徐瑞分别代表淮阴师范学院教科院与时码学校签署党建共建协议书。曹如军、葛军代表淮阴师范学院教科院为5位校友颁发了校外实践导师证书。
图为闫超栋、朱金峰为实践基地揭牌。记者 唐瑀 摄
图为葛军、徐瑞签署党建共建协议书。记者 唐瑀 摄
图为曹如军、葛军为校友颁发校外实践导师证书。记者 唐瑀 摄
启动仪式前,顾建国为留守儿童开设文化微讲堂,讲述淮安地方文化趣事和名人故事;皮武为时码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指导“乡村小学教师科研素养提升的‘术’与‘道’”;教科院谢同祥教授为时码学校教师作了“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专业成长”专题报告;淮师教科院昌晓莉老师为留守儿童开展了阳光心理主题体验活动。与会领导老师们还参观了支教团现场开展的非遗翻花、非遗拓印、非遗漆扇、书法国画、周恩来故事会等互动实践课程。
图为顾建国为留守儿童开设文化微讲堂。记者 田孜怡 摄
图为皮武为时码学校教师作专题报告。记者 田孜怡 摄
图为教科院谢同祥教授为时码学校教师作专题报告。记者 陈泽宇 摄
图为教科院昌晓莉老师为留守儿童开展阳光心理主题体验活动。记者 陈泽宇 摄
据悉,淮阴师范学院教科院结合专业特点,统筹规划、科学部署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,依托挑战杯等项目,围绕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发展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、农村教育现代化、传统文化普及、周恩来精神宣讲、寻访最美乡村教师等多个主题发布“暑期社会实践”榜单,组织10余支实践小分队,900余名学生奔赴全国7个省份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。本次实践中,教科院选拔了近20名优秀学生组成校重点团队,以“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,守望未成年人幸福未来”为主题,驻扎涟水县时码学校开展为期10天的支教活动,通过近距离、全天候、多方位观察留守儿童的日常行为,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,旨在为时码学校、地方政府和社会提供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,努力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。
图为支教团活动互动课程。记者 唐瑀 摄